zhíguān

职官


拼音zhí guān
注音ㄓˊ ㄍㄨㄢ

繁体職官


词语解释

职官zhí guān

  1. 犹官职。

  2. 各级官员的统称。

引证解释

  1. 犹官职。

    《左传·成公九年》:“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唐•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岌 不肖,能言先将军之职官,而不能知先将军之勋业矣。”

  2. 各级官员的统称。

    《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密须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
    《新唐书·陆贽传》:“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人虽卑微,也是个职官,岂不晓得法度,干这样犯死的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上海 道批了出来,大致説控告职官,本道没有权力去移提到案。”

国语辞典

职官zhí guān

  1. 文武百官的通称。如史籍、政书多有职官志、职官考之类。

网络解释

职官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这个词一般特指中国古代的官职设置制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现了国家,才有了职官。在原始社会是没有官的。那时的氏族和部落虽然有首领,但是其性质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官是不同的。而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分字解释


※ "职官"的意思解释、职官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职官造句


  • 1.对所属职官未能尽职,或贪污卑鄙操守不修,或无识无能屡招物议者,张之洞也不留情面地一一予以纠劾。

    2.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册职官的考察,就商周之际的文化递嬗问题作一次试探。

    3.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

    4.先秦时期,完整的监察制度尚未形成,只出现为数甚少的监察职官,而且他们都是一身二任,并非专事监察。

    5.他当然知道探子营中全是些惹不起的人物,大部分并无实职官衔,却各个身怀绝技,负责收集各州各地军机情报,更甚至奉旨刺杀敌军将领。

    6.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塥署,并为一院;职官厅差人干的杂役,可派给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

    7.教育史学界对科技教育史研究的讨论把科技史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对于广泛的职官科技教育、艺徒训练以及私学、家学中的科技教育研究薄弱。

    8.芒种忙,小麦收获忙,粮食堆满仓;爱情收获忙,今日结成双;事业收获忙,升职官运长;生意收获忙,财神在身旁;家庭收获忙,全家都健康。芒种到,祝你万事顺意,忙到幸福长!

    9.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记载:“阜通货物,彼此所阙者,如瓷器、茗、醴之属,皆所愿得。

    10.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11.封建职官制度出现的内外有别、名实不符、职权分离等怪现象,皆与幕府制度有关。

    12.弛慢,迁延苟简,习以成弊,职官多以吉善求名,计得自安。

    13.河北省委*记张庆黎回应三鹿事件免职官员复出时表示“任用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看一时一事,还要发挥他的长处和特点”。

    14.隋唐官印是研究当时职官变迁、行政区划、地理沿革的重要资料,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15.升官图为古代博戏之一,其形制乃于纸上备载文武职官名衔,编排成图。

    16.其书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周代职官史料,记载了具有等级制特征的各级贵族之臣僚,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鲜有。

    17.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措辞已经传出武职官员之外了,也包括文职官员。

    18.职官,记载职官、官佐的史籍,包括讲为官之道的书。

    19.麟趾学士是北周明帝设置的文化著述职官.

    20.数百名初级文职官员只能被安排到旅馆和临时青年招待所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