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ǒu zhèng bù ē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宠传》:“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
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好心不得好报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zuò shì bù shí作事不时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hù zhōng bù quān怙终不悛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chéng shì bù shuō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shí ér bù huà食而不化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愦僻谬,贻害无穷。”
zhú wù bù hái逐物不还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héng xíng bù fǎ横行不法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jié ào bù xùn桀骜不驯桀:凶暴;骜:马不驯良;驯:驯服。倔强凶暴不驯服。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mí ér bù fǎn迷而不返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汉 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
zhuó yì bù qún卓逸不群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汉·蔡邕《荐边让书》:“才艺言行,卓逸不群。”
jiǔ xuán bù jué久悬不决拖了很久,没有决定。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久悬不决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
bù lù fēng huì不露锋铓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jiào kǔ bù dié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大宋宣和遗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míng jì bù wàng铭记不忘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梁晓声《表弟》:“我相信,他将庆幸自己的生活里出现过那么一个女孩儿,他将对我终生铭记不忘!”
qǐn bù liáo mèi寝不聊寐亦作“寝不成寐”。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汉·贾谊《新书·匈奴》:“则匈奴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
lù qiú bù wán鹿裘不完比喻检朴节俭。《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zhòng qū bù róng zhí众曲不容直曲:弯曲,比喻邪恶;直:笔直,比喻正直。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西汉·司马迁《淮南子·说山训》:“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
sù yè bù jiě夙夜不解见“夙夜匪懈”。西汉·戴圣《礼记·祭统》:“其勤公家,夙夜不解。”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zhī mìng bù yōu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jiàn xián bù yǐn见贤不隐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tián bù zhī kuì恬不知愧见“恬不知耻”。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huá ér bù shí华而不实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bù zhī fán jǐ不知凡几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清 顾炎武《钱粮论上》:“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知凡几也。”
xíng cuò bù yòng刑措不用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yǒu yú取之不尽,用之有余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源源不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你自己的家财取之不尽,用之有余……却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业,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bù zhé bù kòu不折不扣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zì bù liàng lì自不量力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hé shuǐ bù fàn jǐng shuǐ河水不犯井水比喻互不干犯。鲁迅《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春秋>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饥虎不可为邻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清·江日升《台湾外记》:“饥虎不可为邻,我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
bù chěng zhī tú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fèn bù yù shēng愤不欲生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生。”
shǎng bù yí jiàn赏不遗贱赏:赏赐,奖赏;贱:地位卑微。奖赏不要遗漏地位卑微的人。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不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
mēn shēng bù xiǎng闷声不响不言不语,一声不响。梁实秋《吸烟》:“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
shào bù gēng shì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bù gù sǐ huó不顾死活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bù shēng bù miè不生不灭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wán shì bù gōng玩世不恭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bù kě zhōng rì不可终日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tì tǎng bù qún倜傥不群卓异不凡;出众。《晋书·索靖传》:“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mán bù jiǎng lǐ蛮不讲理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bù zú wéi guài不足为怪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hǎo jǐng bù cháng好景不常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
bù kěn yī shì不肯一世一世:同处于一个世界。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一切、骄横自大。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wěi mǐ bù zhèn委靡不振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jué kǒu bù dào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zhì zhī bù lùn置之不论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鲁迅《文艺和革命》:“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
bù jué rú fà不绝如发绝:断。形容局势危急。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bù chǒu bù cǎi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bǎi shì bù yì百世不易千秋万代永不改变。《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yī bù chóng cǎi衣不重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虽有五台之游,未尝一日登玩。”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gǎn nù bù gǎn yán敢怒不敢言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dài dā bù lǐ待答不理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冰心《南归》:“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不知船停在哪里,也许是没有到罢!’”
wú suǒ bù xiǎo无所不晓见“无所不知”。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zhōng shēn bù chǐ终身不齿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gōng chéng bù jū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jīn bù rú xī今不如昔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冷斋不读书》:“洪觉范《冷斋夜话》,谓山谷嫡宜州,殊坦夷,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宗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画龙不成反为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后汉书 儒林传上 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fàn ér bù jiào犯而不校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wēi bù zú lù微不足录微:小;录:记录。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而夷狄无文字传记,朱邪又微不足录,故其后世自失其传。”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bù shì zhī chóu不世之仇不世:非凡。指极大的仇恨。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guǐ shén bù cè鬼神不测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jì bù xuán zhǒng计不旋踵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huò qū bù shēn蠖屈不伸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kòu bù kě wán寇不可玩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yī gǔ bù shēng一谷不升指歉收。《榖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yī diē bù zhèn一跌不振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mù bù xié shì目不斜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suì méi bù wù遂迷不窹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亦作“遂迷忘反”。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如王廷凑遂迷不窹,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lín sǐ bù kǒng临死不恐恐:恐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西汉·刘秀《新序·义勇》:“吾闻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qǐn shí bù ān寝食不安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bù chuǎi mào mèi不揣冒昧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chuán duō bù ài lù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mù bù zhuǎn shì目不转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清·黄宗羲《张南垣传》:“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qiǎo bù shèng zhuō巧不胜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zhī lún bù fǎn只轮不返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yǐn rěn bù fā隐忍不发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shū bù jiàn qīn疏不间亲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卑不谋尊,疏不间亲。”
bù sēng bù sú不僧不俗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móu wéi bù guǐ谋为不轨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魏书 任城王澄传》:“适得阳平表曰:穆泰谋为不轨,招诱宗室。”
bù jìn zé tuì不进则退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谓行动不逾越法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gè bù xiāng ràng各不相让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bù zhī gāo dī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yī juě bù xīng一蹶不兴见“一蹶不振”。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