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鲁迅的诗 > 赠日本歌人

赠日本歌人

[近现代]: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赠日本歌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

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注释

日本歌人:指的是日本戏剧评论家升屋治三郎。

春江:春申江,即黄浦江,指上海。战国晚期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被封于吴地,疏浚此河,故称春申江、黄浦江。

远国:指日本。原作“海国”,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远国”。征人:行人,指升屋治三郎。此际:这个时候。

歌舞:指戏剧。“望歌舞”原作“忆歌舞”,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望歌舞”。遥天:遥远的天边,此处指远方。

西游:指以神话小说《西游记》为内容的戏剧。封神:指以神怪小说《封神榜》为内容的戏剧。写姜子牙(吕尚)助武王伐纣,各神怪来助战,终于灭纣,姜子牙册封诸神告终。

“赠日本歌人”鉴赏

赏析

“春江好景依然在”,出句朴素而用意深刻。这里不用“浦江”或“沪间”等,而独用“春江”,不仅道出了送别地点,而且自然地照应了条幅上题记的“三月”,点明了送别日本友人的时令正是春天。而“春江好景”又暗含了唐代张虚若诗篇《春江花月夜》的典故。张诗开头是景物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的春江、花、月、夜等等美景都是作为背景而出现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未赋予什么象征意义。鲁迅此处用典也就是要说明:诗中的“春江好景”乃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言,上海人间社会并没有包括在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鲁迅的“春江好景”,正是用这样的对衬手法来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上海只有艳丽春光依然象历年一样还自然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其余一切“好景”都被破坏了,摧残了。鲁迅写这首诗时,柔石等五位革命作家己被国民党暗杀,反革命文化“围剿”甚嚣尘上。当时国民党“来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家对立的,也只有流氓,侦探,刽子手。”(《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诗句寄托着诗人鲁迅的极大悲忿。

“远国征人此际行”一句直接点明友人离别远行。 “远国征人”来到上海非常不易,而正当盛春到来之际却要离开了(并未见发生意外变故)。诗句流露出作者送别时的沉重心情和无限感慨。一位“远国”来的戏剧工作者竟无意于“春江好景”,不愿继续停留;作者也未能留住他共度春光,只得就此送行。这从侧面写出了国民党统治的可憎及当时的上海剧坛令人生厌。

“莫向遥天望歌午,西游演了是封神”两句,紧承送行,劝告升屋回到日本后,也不要遥想看到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大戏院会出现什么新的歌舞,这里演来演去的不过是西游、封神之类的妖魔鬼怪、黄色下流戏。

当时,投靠帝国主义的蒋介石国民党,为维护其统治,在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同时,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化腐蚀人民。鲁迅在1929年春给韦素园信中就曾抨击说: “上海市民是在看《开天辟地》(现在己到‘尧皇出世’了)和《封神榜》这些旧戏,新戏有《黄慧如产后血崩》(你看怪不怪?)”其时, “属于统治阶级的所谓‘文艺家’,早己腐烂到连所谓‘为艺术而艺术’以至‘颓废’的作品也不能产生。”(《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他们于是便歪曲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榜》等,对其中的糟粕部分加以肆意渲染、夸张,编演所谓西游、封神之类的“连台本戏”,或者炮制一些低劣、下流的节目。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实行地主、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残酷压迫左翼文艺运动,只准演神怪戏和色情戏,上海戏剧舞台这种乌烟瘴气的局面是不会改观的。所以,鲁迅劝告日本戏剧工作者升屋,不要在这方面抱什么新的希望。在此,鲁迅用这种方式表示了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专制主义及其反动文艺的深恶痛绝。

鲁迅认为:“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在事实上“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国民党文艺的堕落,正是其政治腐败的结果。鲁迅曾把各派军阀与蒋介石的种种政争,嘲弄为《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官,把蒋介石为缓和他们彼此的矛盾而对军阀、政客封官晋爵形容为《封神榜》的封神拜妖。所以“莫向遥天望歌午,西游演了是封神”一语双关,不仅是对当下剧坛的批判,而且也是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尖锐讽刺。

这首诗从上海的艺术舞台联系到中国的政治舞台,用西游、封神里的妖魔鬼怪,来影射国民党,寓意深刻,讽刺尖锐,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统治的无比愤慨和极端痛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1年3月。据《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载:“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赠诗的条幅上并有附记:“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此诗发表于1934年7月20日出版的《人间世》半月刊第八期上。  

鲁迅简介

近现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鲁迅的诗(34篇)

猜你喜欢

赠日本歌人

近现代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唐代李白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哀范君三章·其三

近现代鲁迅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和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

宋代吴文英

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先结湖山秋怨。波帘翠卷。叹霞薄轻绡,汜人重见。傍柳追凉,暂疏怀袖负纨扇。

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筩,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平芜未剪。怕一夕西风,镜心红变。望极愁生,暮天菱唱远。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明代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江上寄巴东故人

唐代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别韦少府

唐代李白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东鲁见狄博通

唐代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