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微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ǐn xiǎo shèn wēi谨小慎微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chén guāng xī wēi晨光熹微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xì wēi mò jié细微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古立高《初恋》:“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张志诚感到伤脑筋。”
wú wēi bù zhì无微不至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cí wēi zhǐ yuǎn辞微旨远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kè huà rù wēi刻画入微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本来就是最好的话题,胡雪岩又有意刻画入微,所以把王有龄夫妇听得津津有味。”
niān huā wēi xiào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yīn fú wēi xíng阴服微行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qióng yōu jí wēi穷幽极微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穷幽极微,至纤无际。”
tīng wēi jué yí听微决疑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shì wēi zhī zhe视微知着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xī jīng pōu wēi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清恽敬《读<大学>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wēi wéi fán fù微为繁富稍微有些辞藻繁多。
jìn wēi jìn xiāo浸微浸消浸:渐渐;微:衰败;消:消失。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宋·苏洵《审势》:“浸微浸消,释然而溃。”
wēi gù xì guò微故细过细过:小的过失。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此亦大罪恶耳,其微故细过,当掩覆之。”
shēng shì wēi miǎo生事微渺生事:生计;微渺:渺茫。指生活十分艰辛。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wō míng wēi lì蜗名微利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rén wēi quán qīng人微权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běn xiǎo lì wēi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dào wēi dé báo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wēi bù zú dào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qīng wēi dàn yuǎn清微淡远清雅微妙,淡泊深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著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qīng dōu zǐ wēi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旁之所居。”
pò yán wēi xiào破颜微笑形容心领神会。《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gēn qiǎn mén wēi根浅门微
wēi bù zú lù微不足录微:小;录:记录。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而夷狄无文字传记,朱邪又微不足录,故其后世自失其传。”
tǐ xù rù wēi体恤入微同“体贴入微”。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qióng xiān rù wēi穷纤入微穷:寻求到尽头;纤:细小。深入探求深奥的学问。三国·魏·刘徽《<九章算术>序》:“虽曰九数,其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至于以法相传。”
jìng xiǎo shèn wēi敬小慎微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bái bì wēi xiá白璧微瑕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南朝 梁 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wēi hū qí wēi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fáng wēi lǜ yuǎn防微虑远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wēi guò xì gù微过细故微小的过失和事故。《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dòng yōu zhú wēi洞幽烛微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明 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xún yōu rù wēi寻幽入微寻幽:探究深奥难明的事理。入微:达到极其细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对深奥的事理探求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北史·杨伯丑传》:“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tán yán wēi zhòng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tán yán wēi zhòng谭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明沈德符《野获编 督抚 海忠介被纠》:“真所谓谭天微中,可以解纷矣。”
jìn wēi jìn miè浸微浸灭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pōu xuán xī wēi剖玄析微剖辨玄奥,分析细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rén wēi yán jiàn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bái yù wēi xiá白玉微瑕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wēi jī sì fú微机四伏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fáng wēi dù jiàn防微杜渐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dù wēi shèn fáng杜微慎防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谊见“微言大义”。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chǎn yōu míng wēi阐幽明微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shèn xiǎo jǐn wēi慎小谨微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xiǎn wēi chǎn yōu显微阐幽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周易 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pōu yōu xī wēi剖幽析微犹剖玄析微。宋·叶适《<覆瓿集>序》:“使读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开其智。”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jiàn wēi zhī méng见微知萌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guān qīng shì wēi官轻势微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zhī zhāng zhī wēi知章知微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晋·潘岳《杨仲武诔》:“笃生吾子,诞茂淑姿。克岐克嶷,知章知微。”
rén wēi yán qīng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fú shēng yú wēi福生于微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gōu yǐn jué wēi钩隐抉微钩:探取;抉:排出,挖出。在治学上能发掘幽深精微。宋·郭绍彭《宋王先生圹铭》:“《从书》门分类聚,钩隐抉微,考证经史百氏,下致骚人墨客佚事,细大不捐。”
yán jī zōng wēi研机综微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后汉书·贾逵伟》:“犹朝夕恪勤,游情六艺,研机综微,靡不审核。”
shí wēi jiàn jǐ识微见几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yān guàn jīng wēi淹贯精微
yán jīng chǎn wēi研精阐微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清·薛福成《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而一二千年以来,亦竟无一人研精阐微,为斯民辟妙用,为天下扩美利者,此无他,政权不足以鼓舞之也。”
yán jīng jiū wēi研精究微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余谓研精究微之学,乃宇宙间公共之理,不必辨其孰为传习。”
wēi xiǎn chǎn yōu微显阐幽谓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wēi míng bó lì微名薄利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bīng wēi jiàng guǎ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着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shēn wēi yán qīng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jiàn wēi zhī zhù见微知着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章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shēn qīng yán wēi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jī wēi zhì zhù积微致著积:集聚;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晋·葛洪《抱朴子·疾廖》:“积微致著,累浅成深,鸿羽所以沉龙舟,群轻所以折劲轴。”
fēng wēi làng wěn风微浪稳微:微小。没有风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还过大江,风微浪稳,舟楫安然。”
liàng xiǎo lì wēi量小力微数量很少,力量微薄。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tōng yōu dòng wēi通幽动微见“通幽洞微”。《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wēi fú sī xíng微服私行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shēn wēi lì báo身微力薄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风尘,所以怜而与游。”
wēi chá qiū háo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dǔ zhe zhī wēi睹着知微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dù jiàn fáng wēi杜渐防微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晋 葛洪《抱朴子 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yán wēi zhǐ yuǎn言微旨远旨:含意。言辞微妙,含意深远。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wēi wén shēn dǐ微文深诋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chǎn yōu jué wēi阐幽抉微指阐明幽隐,抉发精微。秦牧《艺海拾贝 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
bái lóng wēi fú白龙微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义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shì wēi zhī zhù视微知著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jiàng guǎ bīng wéi将寡兵微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dǔ zhù zhī wēi睹著知微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文选 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华,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绝书》:‘子胥曰: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己。’”
tǐ tiē rù wēi体贴入微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shèn xiǎo shì wēi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shí wēi jiàn yuǎn识微见远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dù jiàn chú wēi杜渐除微同“杜渐防萌”。《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
jī yú hū wēi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jī wēi chéng zhù积微成著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fáng wēi dù xìn防微杜衅犹言防微杜渐。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十九:“往奉台翰,怜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衅,慎自持爱。”
dòng yǐn zhú wēi洞隐烛微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cái xiù rén wēi才秀人微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